放下手中书皮上印着一串印刷体英文的书本,肖玉春抬头望了望窗外。蓝天之上,烈日高挂,Yin凉的树荫庇佑着这栋小楼远离外在炽热光线的追击,趴在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忽地听见楼下一声熟悉的叫喊,到了门口才看见张华满头大汗地骑在一辆小三轮车,轮胎上沾着些许干掉的泥土坷拉。
“我替人去邮局取件的时候,恰好看见有你名字的包裹。这不,顺便给你取过来了。”张华向后扬了扬手,示意包裹的位置。满手的汗水随着他的扬手动作一同向下流淌着,打shi的短袖前端很快被大太阳再次晒干。
肖玉春上前几步,望见被牛皮纸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书籍,除去自己姓名,上面还有五个泥指头接触的印记,干裂后形成一朵花瓣大小不太均匀的五瓣海棠,又看了张华一眼,张华傻傻地笑了一下。
“之前搬了点水泥,没来得及洗手呢。小春可别嫌弃。”
“没关系的。”肖玉春垂下眉眼,长而浓密的眼睫遮挡住他眼中的神光,“谢谢小华哥。”
张华的职业是普普通通的拉货工人,平时拉的比较多的是建筑材料,偶尔哪家搬家送货也能顺带赚点几十不到的外快,帮人取东西同理。
说来也是巧合,肖玉春并不排斥张华,反而与后者有时在乡间小路上相遇还能说上些关乎日常例如天气温度shi度之类的话题。张华个性比肖玉春要更加跳脱一些,噼里啪啦地能说上一长串话,也不在意肖玉春听明白没,自顾自哈哈大笑。
他叫肖玉春小春,肖玉春便叫他小华哥。
肖玉春作为家中的独生子女,日常生活来往的比较密切的同龄人也就张玲玲一个,更不用提什么亲戚旁支兄弟姐妹的照顾,仅仅是自己的单独前行。而张华比他大了一岁,行事方面对他也是多有照料。自从发现肖玉春早晚饭都是随意弄点面点吃吃,不在意口味填饱肚子即可,便不由分说地拉着他去自家吃饭,解释道这不过是多了双筷子没什么的。肖玉春几番推辞之下最后选择把生活费的一半交付给张华母亲,这位淳朴的乡间女子沉默地看了看肖玉春低着的脑袋,没说什么多余的话语收下了。只是肖玉春发现饭菜rou食的比重比之前要大一些,原先清水加一点点盐煮的青菜汤里也漂着油花了。
“有rou耶~今天可真是个好日子。”张晓丽乐呵呵地笑道,把那一小条鸡rou丝夹在筷子间,再将其埋入大白米饭中,混成一块大饭团分成几小口吃掉了。
坐在张晓丽一旁的张晓梅抬头望了肖玉春一眼,似乎在评估着什么,还是低下头吃饭,她的筷子避开了几条明显的鸡rou丝,尽挑边缘的青椒。
肖玉春面上神色不动,心里暗叹一口气,决定待会和张晓梅聊一聊。张晓梅念的是县里的高中,因为家庭条件交不出住宿费,只能每天五点半起床走一个多小时的路赶到学校去。张华虽然有三轮车,可是那是货运公司的,无法接送小妹晓梅上下学。暑假时间她住在家里,省却一番上下学交通的不便,有时却因为向学校借阅书籍仍需要走这般长远的道路赶到学校。
和这一家人吃完饭,张华母亲挑起水桶准备去边上的小河沟里打点水,淋在鸡圈栅栏边上,防止鸡圈里温度过高出现鸡瘟。张晓梅乖巧地站起身将碗碟筷勺一点一点收起来,垒成一小摞放在盆里走到门口左边的水井前面。张晓丽念着口齿不清的歌谣屁颠屁颠地跟在姐姐后面。和肖玉春说了一声,张华走到门口右边空地停着的三轮车继续搬运货物去了。
肖玉春提了两桶水,依照张晓梅的吩咐将水倒在了盛着餐具的小红盆里。清澈干净的井水甫一倒下,便冲刷了不少黏在瓷碗边际的污渍,再在袖子上撸的张晓梅手下搓洗动作显露出其原先朴实的白釉底面。
“小春哥和姐姐真厉害啊!”张晓丽转着圈,一边听着噼哩哗啦的水声一边热情地鼓掌,“小春哥每次打水都像哥哥一样打满,而我只能打那一点点水,要打那么多下才够姐姐用的。姐姐洗碗也比我干净!老妈老说我像是小猫洗脸一样洗不干净!”
“你不去找小刚玩吗?上次向他借的小画书记得还给人家哩。”张晓梅出声提醒道。
“哎呀,姐姐你说的对!”张晓丽一拍脑袋,黑亮亮的眼睛忽地睁大,“我立马过去!”
眼看着个子小小的张晓丽一蹦一跳的背影消失在房屋转角处,张晓梅停下手中洗碗的动作,抬头望了一眼提着水桶沉默地站在一旁好一会的肖玉春,“你有什么事情吗?”
视线停留在年纪不大的女孩被洗洁Jing泡沫与油污污渍覆盖的手指上,红肿的像一截萝卜,肖玉春梳理了一番自己想说的话,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了另一句话:“我这里有些书,你如果有空了可以来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欢迎你随时来借书,你哥哥知道我住哪儿。”
张晓梅在肖玉春的印象里是沉默寡言的小妹,少言多语却默默地关心着家人,念书学习也很用功。肖玉春一开始本想问张晓梅是否需要一些经济补助,思索之后却觉得她是一个独立的人,并不需要来自外界来自他人刻意的物质帮助,而书本这种无形承载着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