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不简单
我慢慢将玉笛收回,用手摩挲了下那上面的纹路。
然后转身,重回到长椅上坐下。
雨下得不大,周围散发着莲花的清香。
把身子往后靠,手搭在椅背上,学梅微把腿也伸直。
闭上眼,再不动一下。
良久。
霍然起身,大步走回房间,脱衣退鞋,上床搂着小秋,一夜安眠。
第二天,我陪小安玩了会儿游戏,终还是撑不住,抱着他去了小秋学习的院子。
洛天怕前院人多嘈杂,就在后院找了个房间,专门给小秋学习。
教小秋功课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姓余,消瘦严厉,很符合我们常人认为的古代教书先生的形象。
我们进去时,他正教小秋一首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老先生慢慢念着,小秋仰头看着他,说不出的认真。
老先生念完,说:“这是李白的一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在他游庐山时所作。”说到这里拿手中的书册轻击了下掌心,“好,你先把它背下来,然后我们再讲意思。”
小秋点点头,开始小声的背着。
那老先生在屋里慢慢踱着步,口中也是念念有词,却没有抬头。
我抱着小安站在门口,没有说话。小安看看我,也懂事的没有开口。
我看着小秋,他穿着一件藕荷色的衣服,坐在窗下。阳光从窗棂照进来,轻栖在他身上。他一动不动,像株在阳光下生长的植物。
他变了很多。
小林村的小秋,敏感,内向,自卑,是棵在墙角暗处生活的苔藓,畏畏缩缩,向往阳光又害怕阳光。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而在这里,他变得自信,勤恳,认真。他尽情的沐浴阳光,吸收雨露,似乎都能听到他拔节的声音。
我忽然觉得,小秋,不,是林知秋,在不远的将来,他必开花。
正在用心背书的小秋像是感觉到了什么,刷的抬起头来。
他看见我,然后静静的笑了。
光线在他头上,将他的头发照的毛茸茸的。而那张丰盈起来的脸,泛着红润的色泽,大大的眼睛满是笑意。在那一霎那,我竟感觉阳光是从他晶亮的眼里射出来的。
我不由也微笑起来。
我们互看着微笑,都一动不动。
“苏先生。”
教书的老先生终于看见我了。
“余先生。”我笑着进来,将小安放到地上。
小秋这时似乎才回过神来。他站起来,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张了张口,却最终还是微笑。
我伸手轻轻揉了揉他的头发:“余先生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又教了很多年的书,经验丰富,小秋要好好学。
小秋点点头。
“余先生,小秋就麻烦你了。”
余先生嗯了一声,顿了下方道:“林知秋学习认真勤恳,人又聪明,是个好学生。”
我笑着称是。听洛天说余先生学问虽好,但为人太过古板,今天能听他夸小秋,也是大大的不易了。小秋实在是个好学生。
“今天余先生讲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向前走一步,顺手拿起桌上的那首诗。
没等余先生说话,我又说道:“个人觉得这首没杜甫的《望岳》好。”
余先生将手中的书册又轻击了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于杜子美的忧国忧民,我更喜欢太白的放荡不羁,天马行空。”
我点点头:“不过相对于诗来说,我更喜欢词。词种类繁多,花样新颖,更能清楚的表现出作者的思想。”
余先生迟疑了一下:“词,并不多见……”
“不多见?”我笑着看余先生一眼,“辛弃疾的雄壮苍凉,李清照的清新婉约,纳兰容若的忧伤婉转,都让人叹服啊。”
“辛弃疾……辛弃疾……”余先生低头思索:“他们的词很有名吗?”
“是的。”我又看了一眼手中的诗,“杜牧……余先生知道吗?”
余先生摇了摇头。
“那,白居易陈子昂陶渊明呢?”
“知道。”余先生回答。但表情不悦,想来肯定觉得我是在挑衅。
我点点头,弯腰接过小秋手里的小安:“先生忙,苏征不打扰了。”
“等等。”余先生叫住我,“辛弃疾他们是谁?”
我笑笑往外走:“没谁。”
到门前却又站住了:“余先生,您相信鬼神存在吗?”
余先生沉yin了一下:“子不语怪力乱神。”
我点头,抬脚跨出门栏。
“先生。”
就在我另一只脚也要跨出时,小秋有点怯怯的声音响起。
我停住,他是在叫我。
他上前两步来到我身边,表情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