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最后,有两件东西,让李云柔、李希贤和李云心的神情都变得凝重端肃起来了。
其中一件,是一个十两重的官银银锭。
本来在于家的时候,于青梅就提了之前说好的报酬,李云柔和李希贤姐弟两个,委婉却坚定地拒绝了。
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在于家喝了姜汤、看了大夫、还换了两套衣裳,又拿了许多礼物回家,已经十分叨扰,自然不愿再收报酬。
没想到,于青梅却把这银两,放在了礼物之中,悄悄夹带了过来。
他们一时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收下。
李云心却连连点头:
“青梅姐这样做,足见心意之诚恳。我们恭敬不如从命,还是收下吧。以后青梅姐有需要的时候,咱们尽力相帮就是了。”
另一件,也是让姐弟几个最为动容的,是一套文房四宝。
包括两只毛笔、一锭墨、一个砚台、一刀纸,还配了一只笔洗,和一个小山造型的陶瓷镇纸。
读书人用的东西,哪有不贵重的?
即使不是什么Jing品,只是寒门学子用的普通文房,这一套下来,十两银子也打不住!
于青梅的这份心思,让李家姐弟都深深震撼了。
尤其是李希贤。
这套文房,让李希贤一直蛰伏在内心深处、被现实压制得死死的那份对读书的渴望,又像田里的野草一样,疯狂地冒出了头。
他不由得握紧了拳头,暗暗感慨:
“于青梅是个官宦人家的大家闺秀,别看人家性子野、玩得彪,但大家闺秀,就是大家闺秀。人家跟自己这些庄户人家的儿女,本来不会有什么交集。
但不过是一面之缘、举手之劳,她不仅付了报酬,还降尊纡贵,愿意与自己平等论交;甚至为自己的前程,考虑得这样长远!
这份心意,自己决不能辜负!”
李云柔和李云心,也各有思量。
李云柔同样想到了“该让贤哥儿读书识字,将来说不定可以读书科举,谋个大好前程”上面。别的不说,读书人至少不会被征兵!
李云心想到的却是,于青梅这个朋友,实在太靠谱了!
自己的计划,完全可以直接把她拉入伙!
于青梅虽然不缺钱,但谁会嫌钱多呢?
自己带着她赚钱,多少也算是回报了一点儿她的情谊!
到时候赚了钱,于青梅的嫁妆可以更丰厚,生活可以更幸福、更自由。
而自己,不仅能供贤哥儿读书,以后也能供杰哥儿读书。还可以让柔姐儿、舒姐儿,都读书识字!
有了足够的银子与产业,以后自己说不定还能立个女户……
------------
第093章 紧锣
李云心一番畅想,顿觉未来光明可期。
看看几个同样是一脸喜气的兄弟姐妹,李云心甜甜地笑了。
李榆和冯氏,目前虽然有些不堪,但可以慢慢改造。尤其是冯氏。她除了性子太软,其实没什么大缺点。
只要把她掰过来,就胜利了一大半。
至于李榆的改造工程,完全可以让冯氏负责。
至于这几个孩子,本身都是有主见、有脑子的主儿,也不是那种好骗好欺负的性格。自己大可不必担心他们会被养成一窝包子。
李希贤已经十岁了,再不启蒙就晚了。
李云心决定,等到征兵的事儿尘埃落定,就想办法送李希贤去读书!
老李家要改换门庭,一直把Jing力放在了大房身上。
但大房并没有担负起这个重任。
李云心觉得,与其指望大房那个木木呆呆的大堂哥李希文,还不如让各个房头的孩子们,都去学堂读书,然后挑选最有天赋、人品也最好的,集中培养。
但这个时代,读书实在是太贵了。
凭老李家的财力,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多读书人的开销。
李云心手上现有的银子,加上李云柔和李希贤这回从于青梅那里得的十两,已经有了将近五十两。
看着似乎是不少了,但若是要供李希贤读书,恐怕也只够读几年而已。
但读书这种事,是不能半途而废的。
一旦开始,就要让李希贤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力以赴。
不是李云心太过功利,或者不切实际。
实在是,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普通人的权利是没有多少保障的。
你家里如果没有个官场中人做靠山,你赚到的银钱越多,便死得越快。
甚至可能有抄家灭族之祸。
但若是没有钱,就完全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
随便来个天灾人祸、水旱灾害、饥荒瘟疫、征兵打仗、徭役劳役……甚至一场不起眼儿的风寒,就能让人家破人亡。
所以,老李家改换门庭的想法,一点都没有错。
只是老两口儿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