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是娘亲取的,那年我十四岁,阿爷因罪入狱。
&&&&娘亲说阿爷是被冤枉的,因为他们需要有一个人来承担所有责任,而阿爷是刺史,这个祸就落到了阿爷的身上。
&&&&太原郡百姓所食用的盐,多从河南道运来。盐乃人民生活必需之物,官府对此管制并不严格,商人买卖货运,私营获利,已有几十年历史。
&&&&本来一切都那么平常,但那一年,事情却发生了转变。
&&&&几个大盐商相互勾结,囤积居奇,抬升盐价。小商贩见利益极大,手中虽有盐,却囤不出售。一时盐价破天,有价无市。太原郡里,人心惶惶。不是天灾,全是*。
&&&&阿爷是刺史,在发现出了事时就一直极力想法救市。官府囤积的那点盐怎够全郡的百姓?官盐不够,便想法找盐商。无奈找了那几个大盐商,都推说库里无货,找小商贩?聚百蚁可有请一象容易?何况百蚁惟象是首,大商贩不肯出售,小商贩又怎肯?
&&&&寻求商贩售盐无望,一时请求别地调盐突然,辗转拖延已近一月,人心更加慌乱,群愤难平,惊动了朝廷。
&&&&朝廷派人调查,事情如此之大,必要找人问责。阿爷负责治理郡里,出此事,当负首责。
&&&&我还记得,那日阿爷被兵士架走的情形,历历在目,此生难忘。
&&&&一直生活着的家宅被封,我与娘亲搬了出来。蒙阿爷昔日好友相助,替我和娘亲找到了一处安身的小院。
&&&&那之后,我们所有关于阿爷的消息,都只是听别人所说。
&&&&有人说:刺史被审了
&&&&有人说:刺史认罪了,现在已经被报请朝廷定罪了
&&&&有人说:朝廷发话了,为官不为民,治理不严,死罪
&&&&……
&&&&所有,只是为平民愤。
&&&&娘亲听到判罪的消息时,就昏了过去。阿爷是娘的天,天不在了,人活着也没了支撑。
&&&&决日之前,五次复奏,都没改变朝廷的决定。阿爷还是被执刑了,那也是我与娘亲最后一面见他。
&&&&娘亲硬撑着去见了阿爷,她要让阿爷放心地走。我第一次感到了生命之轻。
&&&&世上只剩我与娘亲,可在那之后不久,娘亲的身子,也日渐变差。大夫说,那是心病,是思念之疾。
&&&&娘就像雁,阿爷走了,只剩她‘孤雁’,便‘绝飞’。
&&&&“‘平安’,就叫‘平安’吧,你爷为你取字‘淑文’,可却没等到你婚嫁的那一日……我也许……叫‘平安’吧,这是娘送你的字”
&&&&我还记得,卧在床上的娘亲,从泛白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这句话。
&&&&娘将我安排给了阿爷的好友,他从长安赶到了太原郡,接我离开。
&&&&离开太原郡的那一天,我坐在马车上,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眼泪止不住流出来。
&&&&这是真的要离开了?我以后都见不到娘亲和阿爷了……
&&&&我所有关于为人的学问,是从阿爷那里学到的,而如何为□□,都是娘亲教的。
&&&&娘用她一生,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女人。
&&&&我第二次见到了他,那个我要相伴一生的男人。
&&&&他面容虽清秀,可却透着一丝黑气。阿爷说过,这种面相的人,傲慢不驯。我还记得上次见他时的样子,他还不似现在这般。
&&&&那年我五岁,他三岁。他阿爷那时升官,回长安任职时路过太原郡,去拜访我阿爷,在我家里住了几日。
&&&&他当时躲在他娘亲身后,小心地探出头看人。
&&&&我阿爷看了打趣他说:“弘博害羞了,不敢见你未来娘子?”言罢引得屋内众人大笑。
&&&&他却躲地更深了,年龄小没听懂,却知道众人在取笑他。
&&&&我在杜府住了下来,作为杜家未来的儿媳。虽如此,却还是寄居屋檐。
&&&&杜家家大,仆人很多,主子却只有三个。杜父因与阿爷是好友,于我十分照顾,安置了丫鬟照顾。可我如何,都是外人。我只求能平静过日,对何人都不敢触犯。
&&&&安生过了一年,才及笄,杜父就开始张罗我同杜弘博的婚事。我知道,杜父是觉得杜弘博太放纵,想要一个人管着他。可我,如何可能?
&&&&我与他的婚事,终究是到了。自打住进杜府,我便知有这一日。
&&&&婚事办的极大,因为是杜国公,因为是国公府唯一男嗣的婚事。
&&&&丫鬟走来走去,忙里忙外准备。我只需坐在那里,等着她们妆饰。
&&&&拜堂、成亲、行礼,一切稳步就班,我成了杜三全的妻子。
&&&&不过,他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