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规矩。”冷耀摇头道。
“合不合规矩还不是我说了算么?”聂晟睿直接拉着冷耀走到案桌后硬按坐在椅子上:“这几日着实忙的紧,玉尧难道忍心看我一人挑灯批折子么?”
“草民不懂这些东西。”冷耀想要起身,无奈聂晟睿一直按着他肩膀不松手。他力道本身便没有聂晟睿大,现如今又被按于下方自是无法站起的。
“都是一些举荐官员的折子。”聂晟睿一手揽着冷耀,一手将桌上折子拿过些许:“这些折子看着着实累人的紧。玉尧便当做与我分担一些可好?”
“举荐?”冷耀略显茫然道:“为何会有这么多?”
“朝廷官员皆是在朝官员所举荐而来。只是,这些被举荐之人皆是那些大臣亲信罢了。”聂晟睿摇头叹气道:“如此一来朝中分了不少派系。”
“为何不在民间筛选?”冷耀记得在中国古代隋唐时期开始便有科举制,虽说科举制亦有弊端,只是要比现如今的官员举荐来的好些。
“民间鱼龙混杂难以选拔。”聂晟睿摇头道:“且筛选方式亦是问题。”
“这……”冷耀微微皱眉,而后摇摇头道:“方法得当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不少能人异士皆有民间而出。”
“玉尧有法子?”聂晟睿面带惊喜道。
冷耀想了想道:“倒是有人记载过,只是草民只记得些许皮毛罢了。”
“哦?还有这等记载?”聂晟睿好似惊叹:“只是,这等异书我怕是看不到了。”
“嗯。”冷耀含糊点头道。
“玉尧可愿与我讲讲这在民间筛选人才之法?”聂晟睿问道。
冷耀点点头,他自一旁取来宣纸平铺与桌面之上:“这选才之法名为科举制,最开始乃是各州府读书之人考试,所选出之人一律称之为童生。选出童生之后便是院试,考题重新布置,但凡考过之人皆为秀才。三载之后秀才进行乡试,考官考题皆重新来过。考过之后改称呼为举人,这乡试第一名可称之为解元。考完举人次年会试,这会试考题自是要比以往更难,亦是可以淘汰部分人选。随之便是贡试,这贡试第一名称之为会元。而后则需通过贡试之人进京赶考,进入考场之时则需将所有考生搜身,一旦搜出书册,小抄之类逐出考场,且永不得再入考场。这最后一场可选出前三名,第一名乃是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由官员选出之后再进行殿试,这殿试则是需陛下亲自前来了。”
“这方法妙是妙。只是这般下来岂不是收效甚微?”聂晟睿皱眉问道。如此看来这科举考试一场下来起码也得四载之久,可谓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不然。”冷耀摇头道:“殿试可不一定只有三人。”
聂晟睿听到这话眼睛一亮:“玉尧意思是这状元,榜眼,探花可并列?”
“为何不可?”冷耀想了想道:“我亦是记得不清了。只是,同一道试题十个人可作出十个答案,只要主考官觉得这人做的在理,未有偏离考题主题,哪怕有独特见解亦可同为状元或者是榜眼。”
“这倒是好方法。”聂晟睿欣喜点头道:“果然找玉尧前来可解决这事儿。”
“只是……”
“老祖宗智慧罢了。”聂晟睿满脸笑意接着冷耀话道:“便知晓你要说这句。”
冷耀笑笑摇摇头:“这亦是实话。”
“自是实话。”聂晟睿点头笑道。随后他看着宣纸之上字皱眉道:“只是,如此一来亦不能阻止朝中官员将心腹送入朝中。”
“如若真是有真材实料自然可用。只是,如若有他心便可杀一儆百。”冷耀将手中毛笔放于笔座之上:“如此一来想必朝中派系会略微收敛些许,只待朝中新血更换,再控制大权怕是容易的多了。”
聂晟睿点点头,他皱眉想了想道:“只是,这民间选举而来的臣子怕是会被朝中臣子拉拢。”
“难不成这等事情还需草民多言?”冷耀轻笑道:“是赏宅院还是将之派遣州郡县城上任不都是陛下一句话的事么?”
“这等事情自是不用玉尧Cao心。”聂晟睿同冷耀一起坐在椅子上:“待会儿我便让宫人将几位大臣传来,到时与他们一同商议此事你看如何?”
“自是好。”冷耀笑道:“只是,怕他们会反对罢了。”
“反对倒是好事。”聂晟睿冷笑道:“这群老东西仗着自个是两朝老臣便自满起来,不杀杀他们锐气怕是不知君臣有别。”
聂晟睿想到早朝之时跪了满殿的大臣不由怒火上升,认下瑾瑜为义子可继承皇位又如何?娶冷耀为皇后又如何?居然胆敢倚老卖老硬要自个纳妃娶妾……
冷耀在聂晟睿坐在自个旁边之时便有些不自在,虽说这椅子够大坐两人没问题,只是,他二人皆是男子坐于同张椅子难免会觉得怪异。他转头看向聂晟睿想让他放手自个去别处坐,谁知这一转头便看到聂晟睿乍青乍白的脸色不由开口道:“陛下?”
“玉尧何事?”聂晟睿听到冷耀声音回神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