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大臣还不得炸。
召集异族之人编书的事不能一蹴而就,从诏令下达传播,到来承朝的异族思考好,开始启程,这都需要时间。只是承朝的上层贵族们,开始顺着卿昱的意思,去接触外界的事物。
改革武科,推广新作物,推广新纺织机,和属国扯皮,还要接触新事物。承朝的大臣们忙得跟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他们心里叫苦不迭。皇帝沉寂了几年,这一开始发奋,就让所有人陪他加班,真是头疼。
好想念之前懒散的时候。哪怕边疆烽火连绵,国内大灾小灾不断,也阻挡不了这群大老爷们喝茶看戏。
可现在边疆安定了,今年又是个难得的风调雨顺好年头,他们却更忙碌了。
有一个勤政的皇帝,大臣也躲不了闲了。
大臣们一边抱怨,一边忍不住对卿昱更敬重了些。
好似卿昱让他们忙得转悠个不停的勤奋,让他们突然想起了刚读书的时候的雄心壮志。
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武将,都曾经有一颗安邦治国,辅佐帝王海清河晏的心。
只是渐渐的,这心被庸俗之事埋没了。他们计较着争权夺利,倒是忘记了最初这天真的梦想。
可当皇帝让他们忙起来,没心情想那些争权夺利的事时,他们心里那沉寂已久的理想,又渐渐浮出睡眠。
他们的容颜疲惫了,眼下青黑了,一个个Jing神头却越来越好。
这,大概就是一个国家的欣欣向荣之气吧。
不只是大臣,百姓们也一样。
华国的百姓们很能忍,只要有口饭吃,有身衣服穿,就不会想东想西。连年的自然灾害,终于在今年结束。他们老老实实的按照皇帝拍下的官员的要求,在普通粮种会减产的沙地山坡,种上了新的粮食,勤勤恳恳灌溉除草,看着那没见过的农作物越长越茂盛,当青杆上结出饱满的玉米,藤蔓下结出了大个儿的红薯,矮小的植株扯出了一连串土豆,他们喜极而泣。
当棉花被纺织成棉线,纺织成柔软的棉布,穿在身上,柔软的彷如肌肤的抚摸的时候,女人们第一时间就拿给孩子穿上。她们牵着好奇的在新衣服上摸来摸去的孩子,迎接查看农田回来的男人们,一起夸赞皇帝给的恩赐。
更多可以果腹的粮食,更柔软保暖的纺织物,更高效的耕织用具,这些都是皇帝的恩赐。
只是一场丰收季,卿昱的民心就开始凝聚。他这个皇帝,在百姓的心中,也不止在是一个符号,而是渐渐聚集了光环的神像。
这种民心的聚集,卿昱很快就感觉到了。
各地都在反馈,百姓们在庆祝丰收,在自发的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皇帝的崇拜和感谢。京城中的百姓也悄悄给皇帝立起了长生牌,希望这么好的皇帝,能够多活几年。
这些“悄悄”,在做的人多了之后,就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
这时候,大概有谁说要推翻这个皇帝,皇帝还没做什么,百姓们就先冲进去把人打死吧。
这就是民心。
卿昱很高兴,决定要祭祀社稷,感谢上苍。这一点的,大臣当然都不可能反对。
他们也很高兴,仿佛再次看到了大承的盛世。
可就在这时候,有人却要逆流而上。
☆、第65章
祭祀天地本来应该在每年冬至。
今年风调雨顺, 卿昱决定在立秋的时候祭祀一次,大臣们想着今年的确顺利, 的确应该多谢谢老天爷, 都表示了同意。
每年祭祀都是定好了的规矩,朝中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 倒不是多麻烦的事。
在祭祀之前,诚国公觐见了皇帝。
在看到明显消瘦沉默的诚国公的时候, 卿昱有一瞬间的恍然。
他对诚国公最后的记忆, 还停留在诚国公在太后去世的国丧期间,还被人不断弹劾府内歌舞不断上。
转眼间大半年过去了,怎么诚国公跟变了个人似的。
卿昱不由思索,自己在这大半年是不是找人恶整了他?折磨了他?不然他怎么会变化这么大, 跟突然长大了似的?
可他思来想去, 除了遣诚国公给汪太后守了一段时间的灵之外, 好似没对他做过什么。
难道是诚国公终于悟出了汪太后去世之后,他该长大了, 于是就长大了?
卿昱一头雾水。
他不知道, 虽然自己没折磨诚国公,但诚国公的确在汪太后去世之后, 日子不好过了。
之前汪太后还在世的时候,诚国公被汪太后宠着, 奢侈成性, 吃喝玩乐, 不比身为皇帝的卿昱来的差。
即便是汪太后瘫痪在床的时候, 汪太后也能时不时的悄悄差人出宫补贴他。
汪太后用的自己的私库,卿昱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待汪太后死后,卿昱再善良,也不可能将汪太后私库原封不动的全送给诚国公。汪太后搜刮了一生的私库,最终当然都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