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回了王府,有人报说王爷已在内书房等着,辛王妃便一路急冲过去。此处是王府的机密要地,有王爷最信任的属下值守。但饶是如此,在进去之前,辛王妃还是强硬地命令所有人都退后三丈。
&&&&鱼川亲王等着都有点不耐烦了,可见辛王妃如此郑重其事,不由得也好奇起来。到了他这等的地位,还有什么事情能攸关身家性命?且他这位王妃的性情,他也是知道的。
&&&&确定方圆数丈都只有自己与丈夫,辛王妃一把扯住鱼川亲王的袖子,紧紧地贴在他耳边,双眼迸射出奇异的强光,低声道:“尊者说,我是……”
&&&&她一字一顿地道:“天、生、凤、命!”L
☆、第313章 心虚
佛门与道门那些所谓的高僧仙师,其实鱼川亲王都不信。不过当真要论起对哪边有一些些好感,他心里会选佛门,但现实逼得他不得不选道门。
&&&&一想到要对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冯天师陪笑脸,鱼川亲王哪怕从前就偏向道门,如今也会好感殆尽。当他眼睛瞎了,看不出其中的猫腻?
&&&&可是没办法,他的亲娘玉太后无比宠信那姓冯的小子。而且,因治理封地不力、皇兄对他颇有微词,这事儿,冯天师帮他说了两句好话。
&&&&也因此,鱼川亲王才在母后的明示与冯天师的暗示之下,思来想去一番之后,还是弹劾了兵部尚书宗政儆。
&&&&对此,鱼川亲王觉得有些对不住宗政尚书。原先,他还是六皇子时,在前边浴血奋战,还曾经与宗政儆并肩战斗过,有一段袍泽情。
&&&&可是现在,唉!先皇时期的领兵大将们,除了晏家与傅家,其余人都被皇兄明升暗贬、卸了兵权,包括他这个嫡亲的弟弟!
&&&&皇兄给了他尊贵的亲王爵位和上佳的封地,而且也封了他的嫡子们为郡王、庶子们都为侯爵,但是剥夺了他领兵的权利,让他这一大家子从此都绝缘于军中。这种深深的忌惮,他知。
&&&&要说鱼川亲王心里没半点意见,这是不可能的。他年少便武勇,为天幸国的江山立下过煌煌战功,曾经先皇也更喜欢他胜过皇兄。
&&&&可是,母后她一直偏疼皇兄与皇妹,于他虽说从不曾薄待,却远远比不上兄长与妹子。没有母后的支持,向来听从母后号令行事的娘舅家里自然得不到助力。而王妃辛氏出身中等世家,也无法给他太多帮助。
&&&&最重要的是,当先皇驾崩的消息传来时,鱼川亲王恰好在返回京城的路上。离天幸京和他的军队都很远,哪怕心存异志,也来不及了。鱼川亲王只能认命,乖乖地接受现实。他明白。事情这么凑巧。不会是巧合。
&&&&辛王妃附在他耳边说出的那句佛国尊者的预言,极大地震撼了鱼川亲王的内心。不过不等他有什么反应,有人来报说。宫里太后娘娘急召。
&&&&鱼川亲王只能匆匆进宫,路上问过了,说是早朝之后就求见皇上的宗政阁老与宗政尚书已经出宫回府,没听说皇上降下什么惩罚。不过。筱贵妃的首领太监谢培成送了些吃食给皇上。
&&&&明白了!筱贵妃从中做梗,搅了冯天师想给宗政家一个颜色看看的好事儿。冯天师必定不悦。那玉太后不生气是不可能的。鱼川亲王心里不由起了火,这叫什么事儿?!
&&&&鱼川亲王是武人,从来不耐烦坐轿。进了皇城,他大踏步地往后宫走。路上。他先后遇见好几拨人,既有得宠妃嫔身边的宫人,也有忙碌着太后寿诞的歌舞伎们——听说前两天皇兄又宠幸了一个歌伎。还有他的侄儿们。
&&&&前不久因争夺一名清倌人,几位皇子被皇帝怒斥。责令闭门思过。但这没过半个月,那几位皇子就都被放出来了。或者是母族使力,或者是妻族使力,或者走了旁的路子,总之圣旨的效用就管了那么点时间。
&&&&想及此,鱼川亲王暗自摇头。皇兄耳根子软,心性不坚毅,这点他早就知道。他也知道,正因为如此,母后才会选了皇兄,弃了他。
&&&&如今皇兄膝下还活着的皇子有六位:
&&&&大皇子乃石德妃所出,好色庸懦、胸无大志。不仅是大皇子自己,便是石德妃也早就放言,此生只愿富贵终老。言下之意便是,退出皇位竞争。
&&&&这样的好处在于,不会有哪位皇子视这位长兄为心腹大患,毕竟立嫡立长这是祖训传统。但不妙之处也有,那就是没有哪位兄弟会发自内心地尊重这位无能又懦弱的长兄。
&&&&这不,据鱼川亲王所知,那个清倌人确实是大皇子先看上的。偏偏身为嫡子的三皇子自恃身份贵重,又对储位志在必得,从来都看不起这位兄长。偶尔一瞥那清倌人之后,三皇子便颠倒黑白非要说长兄无德,抢他的女人。
&&&&却没想到,那清倌人压根就是五皇子布下的棋子。目标自然不会是大皇子,正是三皇子。这下可好,堂堂嫡皇子竟做出这种无德之事,暴出